全国咨询热线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3月3日,银川市召开第三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银川国际交流中心高朋满座、熠熠生辉,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商共话新时代政企合作大计,共谋共谱银川高质量发展新篇。
2023年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家相约相聚,致敬企业家、礼赞奋斗者,亮明一以贯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表明一视同仁重视民营经济的鲜明态度,释放一往无前优化环境的强烈信号。
银川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共克时艰、笃行不怠,奏响勇担新使命的凯歌,书写建功新时代的华章,斩获阔步新征程的实绩。“银川市的每一次奋勇前行、历史跨越,都是政企同心、携手并肩,拼出来的、干出来的、闯出来的。”银川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当前的银川市,“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机遇交汇,西北重要中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等定位交织,建设先行区、创建示范区、打造“强首府”等使命交融,为民营经济大显身手、大放异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搭建了广阔舞台。
“今天,我们继续表扬优秀民企和企业家,聘任‘亲商大使’,升级政策措施,就是要强化‘如鱼得水’的政策供给,打造‘如鸟归林’的发展环境,提供‘如虎添翼’的服务保障,营造‘如沐春风’的尊商氛围,坚决打好打赢‘宜商银川’攻坚战,真正让大家在政治上更有荣誉、在社会上更有礼遇、在生活上更有待遇。”银川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会上,银川市发布《关于厚植营商沃土打造“宜商银川”若干措施》,通报表扬50家优秀民营企业和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宣读首批银川“亲商大使”聘任文件,并颁发证书、奖杯、大礼包。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重大工程”,以打造全国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厚植发展沃土、凝聚政企合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7月,银川市全面上线推广惠企“政策通”平台,政策咨询兑现插上智慧翅膀,让惠企政策精准匹配、让惠企福音直达快享。半年多来,平台已累计发布政策203条,“政策通”平台兑现奖补资金20572.25万元,惠及331家企业,减税降费60多亿元,惠及企业上万家。
“我们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紧扣银川市‘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产业布局,推出‘交心日’‘宣讲日’‘伙伴日’‘惠企日’,让企业家讲真话、说实情、建真言,心无旁骛搞生产。通过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始终与企业家朋友们在一起,真心实意为企业做好服务。”银川市营商环境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银川市各级各部门累计组织“交心日”“宣讲日”“伙伴日”“惠企日”700余场次。
今年,银川市聚焦优化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打好“宜商银川”攻坚战,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向改革深水区挺进,推动营商环境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展翅高飞。以赤诚之心感知市场的温度,以躬身之姿倾听发展脉搏,致力搭建良好政企沟通桥梁、双向畅通渠道,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诉求有回音、困难有帮手”的踏实感。持续开展各类供需对接活动,通过政府、企业、服务商三方协同配合,让民营经济“发展之势”走得更稳。
当天,银川市以会为媒,创新“1+4”模式,精准施政施策。其中,4个分会场同步举行亲清政企连心会、金融特色服务及产品发布会、“链”通供需“益”企协作重点产业供需对接会、“聚才兴业赋能民企”服务对接会,分别聚焦惠企政策、金融服务、产销对接、人才招聘等需求,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优势企业供需清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清单和特色金融产品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组织金融、人才、供需等方面的对接活动并举行签约仪式。
“城市机会清单是推动资本、技术、人才与城市机会快速衔接,政府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新窗口,是企业深度参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在亲清政企连心会上,银川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发布2025年银川市城市机会清单。
2024年,银川市发布两批次200条城市机会清单,取得良好成效,凤凰幻城、花博园、盛融氨纶等存量资产被成功盘活,城市地下管网、阅海湾高级中学等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民间投资占比达到57.5%。
“今年,银川市城市机会清单是一份汇聚城市发展动能、共享时代机遇的‘邀请函’,更是一张政企协同、互利共赢的‘路线图’,围绕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产业和项目精准对接,市场和资源高效匹配,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民生服务等方面,发布4类100条机会清单。”银川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会上还发布了“政企通”平台迭代升级计划。该平台为“一个平台管理、分类统筹办理、各方联动、高效处置”的服务企业“总门户”。“通过创新打造企业约见政府部门、‘政策云讲堂’、涉企服务联盟、用人招聘、‘四日活动’、风采展示六大创新功能,以更精准的政策匹配、更高效的诉求处理、更便捷的服务流程,全方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银川市营商环境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
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银川市始终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民营企业家的事当成“自家事”。通过领导干部包联机制、企业家月度恳谈会、营商环境监督员等制度创新,构建起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同步完善法治保障体系,推行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
当天,在金融特色服务及产品发布会上,6家金融机构和2家银川市属金融企业代表全市29家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现场发布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66项,助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非常灵活,特别适合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准确理解各项政策、用好金融产品,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现场参会的宁夏新阜特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伏彦彪高兴地说。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新增融资同比增长365.71%。
“宁夏信易贷平台”是自治区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打造的全区统一的融资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整合政务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第三方数据等乐虎lehu唯一官网,,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信用贷款“秒批秒贷”,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银川市工商联依托该平台搭建的银川市总商会金融助企惠企中心,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风险化解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银川市普惠金融商事调解中心是银川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中心秉持“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原则,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专业、规范的调解服务,有效化解金融纠纷,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为有效发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优势,银川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引流更多金融“活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你好,小信,我是一家永宁县的金属制品加工企业,想进行数字化车间改造,能推荐银川本地的供应商吗?”在“链”通供需“益”企协作重点产业供需对接会上,宁夏凤凰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与AI智能助手“小信”展开一场虚实交互对话。
对接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装备制造及生产性服务等核心产业,吸引了近100家区内外企业参会。活动现场达成合作订单105笔、签约金额41亿元。
作为西北地区成型钢筋加工领域的标杆企业,宁夏凤凰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化数控生产线,业务覆盖银西高铁、兰州地铁等国家级工程。“技术优势明显,但供应链信息壁垒始终是发展短板。市场拓展多依赖本地资源,许多潜在合作伙伴未被发掘。”参会企业代表坦言。
转机出现在本次对接会,银川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为工业企业开放多模态交互窗口。现场演示中,“小信”不仅快速响应了企业的需求,还同步推送了优质供应商信息及数字化改造方案。“AI不仅能打破信息孤岛,更能为企业定制全链条解决方案,从生产优化到市场拓展全面赋能。”该企业负责人说。
活动现场发布《银川市优势企业供需清单》与《设备更新改造供需清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指南。两项“清单”精选了50家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优势企业核心产品,汇集了30家企业的36项设备及服务采购需求、15亿元的采购需求订单,不仅是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的“黄金纽带”,更是加速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强力引擎”。
银川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在本次活动中正式上线。作为全区首个“AI+算力”双驱动工业创新服务中心、首个“诊转联动”普惠式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及首个“智能匹配”供需对接生态中心,能力中心深度融合DeepSeek的智能算力与推理加速能力,为工业企业开放多模态交互窗口,实现政策匹配“一键直达”、供需匹配“全域联动”、方案匹配“量体裁衣”等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装上“智慧大脑”,使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项”,更是抢抓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擎”。
“优秀在读硕士博士预引进项目,为像我这样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提供了稳定的科研环境和资金支持,让我们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聚才兴业赋能民企”服务对接会上,2025年预引进高层次人才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娜说。
刘娜是银川市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的受益者。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通过“雁阵计划”累计引进科研创新人才162名,依托“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吸引14万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7万人。人才增量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今年,银川市纵深推进“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力争本年内留银就业创业青年人才达到10万人,累计突破20万人。编制发布《“回银留银·筑梦未来”青年大学生名录》,汇集2025年全国各高校有意向回银留银就业创业的宁夏籍应届毕业生信息,涵盖102所高校、1652名优秀学子,涉及128个专业。企业可通过“银川人才在线”微信公众号、“才聚银川”微信小程序、银川市民大厅“十万大学生留银川”窗口获取相关信息。此外,还将通过4类公共就业招聘和1项校企合作对接活动,开展招聘服务260场次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20万个。
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在AI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人力资源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平台解决数据和意向问题,AI解决双向匹配问题,AI+平台化,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岗供需匹配问题。”杭州青塔科技联合创始人、行业研究部副主任高成达说。会上,中国人力资源头部企业智联招聘、青塔科技就“算力+人力资源”场景应用进行交流发言,并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高质量拓宽柔性引才渠道,持续高标准开展宁籍优秀人才‘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进一步打通民营企业和青年人才双向匹配精准交流通道。”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裴艳焦小飞张璞见习记者孙郑涛杜银双文/图)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